你替孩子走的路,将来都会变成他们的坑

赵晓璃
2018-12-19
  • 职场
原创 3519人阅读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的话题,源于之前公益问答一则读者的提问,大意如下——

 

“晓璃老师,您好,最近我焦虑不安。是这样的,我是学设计的,毕业后来到一家公司上班,感觉简直糟透了。

 

我对我的创意和想法相当自信,可问题是领导不care我,我压根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另外公司也是各种问题,我现在很怀疑我来工作中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我想要这样一份工作:既能发挥我的优势,又能符合我的特点,同时前景还好,未来不会受到危机的困扰......

 

我希望自己的问题能被抽中,求老师帮帮我吧!”

 

之所以选中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之前确实也接触过一些艺术类专业出身的来访者。

 

在我看来,有些来访者患了一种病,叫做“理想化”。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前来找我们做咨询的,很少有职业发展顺利的。


毕竟,多数人是撞了南墙才想起来“职业规划”这件事的。

 

所以干我们这行的,心脏必须特别强大。

 

尤其遇到自我认知匮乏的来访者,简直是分分钟挑战你的忍耐力啊!



这不,前几天我和工作室的另外一名咨询师王老师在进行复盘总结的时候,王老师说起自己曾经遇到一位来访者Cherry(化名),20出头的年纪,长得倒挺好看,和王老师用的是视频咨询,打开视频的第一分钟,Cherry就开始絮叨她历经的种种劫难了。

 

Cherry从小到大家庭条件比较优渥,从父母出钱让她学画画这点就能窥见一斑:Cherry的父母经营着小本生意,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舍不得让女儿吃一点儿苦,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对女儿的各种要求竭力满足,并且不做任何要求。

 

Cherry三岁半那一年,在少年宫看到一位漂亮的小姐姐弹钢琴的样子美翻了,回家吵着让爸妈买钢琴,买回来之后,Cherry父母又特地请了一位钢琴老师教她练琴,结果这事儿没做几个月,Cherry就觉得无聊的要命放弃了......

 

从那时开始,Cherry的兴趣仿佛只有“三分钟热度”,做什么都无法持久。

 

而至于学画画,则多半是因为Cherry的文化课成绩实在没法看,这才重金让Cherry学了画画,而绘画对口的职业一般来说就是设计,毕业后也是家人通过关系进了一家公司......



王老师带着Cherry一步步分析发现,Cherry的问题在于,要求太多而能力太少了。


从小到大,绘画是Cherry唯一坚持下来的事情,但是以Cherry的勤奋程度,还远远达不到专业画师的水准,所以她能做的工作确实有限,而家人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关系帮她找到了一个相对不错的平台,就是希望Cherry能脚踏实地慢慢积累,等能力提高了,自然会有更多的选择权。


但Cherry丝毫体会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在那里抱怨父母干涉太多,让自己无法随心所欲活成自己的样子。


这里面,Cherry父母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他们总在竭尽所能替Cherry遮风挡雨。


对于父母来说,该严厉教育或批评的时候就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你不给孩子及时客观的反馈,将来孩子到了社会上,外界的人和事会给TA沉重的教训,而那个时候的孩子已经长大,心智模式早已成型,由于从小缺乏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往往会把原因归咎于外在的环境及他人。


而试图后天调整及改变心智模式,比刚开始就养成正确的心智模式,不论从效果、代价和实施难度上,都无法同日而语。


这正应了那句话:“你替孩子走的弯路,到头来都会变成坑。”



对眼下的Cherry来说,她急切要解决的才不是职业定位问题,恰恰是自我认知出现了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背后,就在于Cherry没有吃过该吃的苦,她这一路应该遭受的挫折和打击,全部由身后的父母承担了。

 

这种教育模式就导致成年后的Cherry依然是个“巨婴”心态:她认为这个世界必须按照她的想法运转,而脑海中的自己是完美的,是容不得任何人质疑的,甚至连客观的批评都听不进去。


王老师不无感慨地说,有一些职业问题的根源,说到底都是家庭教育遗留下来的问题,对于这些年轻的来访者,我们咨询师主观上希望能帮助对方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由于对方的认知不足,往往你良心的建议,对方听着会不舒服。


但作为咨询师的我们深深知道,我们如实反馈,可能会引发对方的不舒服甚至埋怨,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如实反馈,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成为未来这名来访者改变及行动的契机。




我之前也曾遇到过类似的孩子。

 

在我看来,这些人小时候也没有遭受过什么创伤,相反,人家的家境简直比我们正常人好太多了不是么?

 

但诡异的是,这些人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大约从小的条件太好了,以至于长大后对于幸福这件事的标准太高了。

 

他们对很多人和事保持绝对理想化的标准,投射到职场中,会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关键自己要能力没能力要本事没本事,只会一个劲儿地搁那儿抱怨。

 

是的,比起累死累活的努力,抱怨最容易。


但容易的路,往往不是正确的路。



我曾经带过一名学生Judy(化名),她的父母生活清苦,却不遗余力给女儿最好的。


Judy从小到大压根就不明白生活的苦,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该精彩绝伦,仿佛枯燥、乏味、沉闷等不好的东西就不应该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

 

Judy遇到屁大点儿事就喜欢添油加醋地抱怨,同学自然对她避而远之。

 

有一次,她在我面前抱怨同学疏远自己,我从包里拿出一面镜子递给她:


“好好照照自己,你抱怨的样子,实话说丑极了。”

 

Judy最在意最引以为豪的部分就是自己的美貌了,从小到大,她都被人夸“好看”、“漂亮”、“甜美”等等。

 

“你是不是觉得,全世界都该围着你一个人转?你是不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就该高人一等,自己就不该过这种平庸乏味的生活,自己也不该承受任何挫折苦难?你以为你谁啊?上帝的宠儿吗?”我问。

 

Judy后来告诉我,就是这番话,让她如梦初醒。




在我从事职业咨询以来,总有很多人问我——

 

老师,我做事为何没有恒心?

 

我为何没有毅力?

 

我为何做事总是半途而废?

 

......

 

事实上,我最想回复的一句话是——

 

“因为你过得太舒服了,因为这一路有人在罩着你,让你免于生活的愁苦以及劳碌奔波,但你要知道的是,这并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生活本来的样子是怎样的?

 

生活除去“因果不虚”的现世报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叫做“随机性”与“无厘头”。

 

例如——

 

你永远都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天生连健全的身体都不能拥有?

 

你永远都不会清楚,你现在拥有的一切,是多少人努力打拼才能获得的起点?

 

你更不会理解,那些被生活逼上绝路的人,他们的毅力和能量根本不是刻意训练出来的,而是不拼就没有活路的无奈和苍凉!


......

 

而越是这些和命运抗争的人,你很少听到他们在抱怨,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宝贵,需要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他们接受了自己哪怕糟糕的不能再糟糕的处境,也很明白整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他们不奢望自己被万众瞩目,只希望用尽全力,在艰苦的地方扎下根来,走出一条活路,享受着平凡的感动和幸福。

 

对这些人来说,一顿饱饭、一身棉衣、一声亲人的问候,就是最大的幸福。




所以,职业到底是什么?

 

职业到底要担负多大的期待?

 

为什么有人能在平凡的工作中踏实前行,有人却总在不断地挑刺?

 

如果你在职业中感受到了痛苦,这些痛苦原本应该成为你改变的契机,但很可惜的是,由于长久以来的认知模式,导致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抱怨上了。


要知道,职业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样子:它不够浪漫、不够精彩,但它足够踏实,足够诚信,只要你诚实对它,它也绝不会辜负你。


如果在一份职业中,你感到难受甚至痛苦,可你什么也不肯做,既不愿改变自己,又不敢往外迈出哪怕一小步,这很可能是因为,你并没有拿出十二分的真诚对待它,相反,你可能一直在不断地欺骗它,反过来还要求它给予你想要的一切——

 

如果如此,聪明的你不妨想想看,这和《渔夫与金鱼》的故事里,那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又有什么区别呢?



虎课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