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湖大咖访谈!专访木仓科技设计总监梁建利

蓝湖官方
2019-04-11
  • 平面
原创 3139人阅读

@蓝湖产品设计协作 :十年,是一棵树长成的年份,是一个时代革新的周期,如何在十年中做同一件事不厌倦,并从中获得乐趣与成就?从事互联网设计10年、团队管理5年的梁建利给出答案——终生学习,好奇心常在。

互联网迭代日新月异,梁建利见证了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随着挑战越来越激烈,各种类型的设计工作扑面而来,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得心应手,从寂寂无名到带领知名公司团队,她对工作、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

借此「蓝湖大咖访谈」为您娓娓道来,让我们共同见证一个大神的养成。

△ 梁建利,木仓科技创意总监/设计总监

木仓科技创意总监/设计总监;曾就职于酷6网、优购网、CBSI、寺库集团;十年互联网设计从业经验,五年团队管理经验,擅长创意视觉和交互。

蓝湖:

您好,简单地跟蓝湖的读者介绍一下自己吧?

梁建利:

Hello,大家好,我是梁建利,现就职于木仓科技,负责 CDX 团队设计工作指导和团队管理。

我做过创意视觉设计师、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经历了互联网从 PC时代到移动时代,以及正在进入的 AI时代。我在这十年的互联网设计生涯里积累经验、自我革新,既是一个职场老人也是一个职场新人。

「终身学习,好奇心常在」是我价值观的核心,它让我学会了解和欣赏他人,也让自己在职场中不断地提升竞争力和商业生存力,一次次刷新自己的人生起点。

蓝湖:

您将自己的设计生涯总结为「终生学习,好奇心常在」,这个很有意思,可以分享一下您对这句话的思考吗?

梁建利:

不停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和多维思考能力;保持好奇心,能带来积极的影响和行动。

社会在不断变化,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学习是每个人的终身之旅。都说聪明人常见,靠谱人难得,我不是个聪明人,只能做个靠谱的人,持之以恒的学习让我在多变的竞争中完成了个人的跨界,我的每一次跨界都很难用一个知识技能去做未来的事情,所以需要学习很多领域的知识体系。

在成功的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和技巧。——《银魂》

学习的道路没有终点,无论你的职业处在什么阶段,都要准备好下一步的成长。保持好奇心,持续学习,为未知而学,为未来而学,从中收获成长和快乐。

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更需要不断提高认知的边界、专业的深度及领导力,不停完善自己,向优秀的同行学习。

蓝湖:

您是怎么理解好奇心对设计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的?可以结合您的工作经历跟我们具体分享一下吗?

梁建利:

保持好奇心是一种求知的欲望,是对未知事件探索的动机,好奇心会让我们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不轻易被固化思维禁锢,会更有动力寻找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对设计师而言,好奇心会让创造力不断提升,但保持好奇心要建立在一个愿景和目标之上,结合实际场景和市场的需求。

工作中,我每天都会遇到来自需求方很多「不可思议」的问题及提议,正是这些问题的发生,我才逼着自己不断地去挑战自身知识的边界,不停地练就自己的高度逻辑化,如果你对解决问题有渴望,你就会对知识有渴望,就会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去求知、去探索、去深耕。

蓝湖:

设计师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其实都在成长,您在成长过程中,有哪几个重要的阶段,可以具体分享一下吗?

梁建利:

我职业生涯经历的十年,也是互联网设计高速发展、变革的十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美工时代

职业技能和职业心态是评判设计师优秀与否的标准。这个阶段的设计师,工作内容和职业心态都比较单向,经常被大家称作叫美工(笑)。

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支持各方的设计需求,偏工具属性,设计的输出更多以主观感受和 Leader 的审美为主,但这是初入职场的设计师打基础的重要阶段。

2. UED时代

拥有单一的技能,也许能做好设计的本职工作,但想要通往更高的阶梯,需要更精益的思维、更垂直的专业技能,以及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于是我开始挖掘自己擅长的领域。主动承担更多的事情,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技能,旁听各部门的会议。在拓展知识边界后,我对设计工作有了深度的理解,能沉淀下来去思考表象背后的真实。

在 CBSI(美国哥伦比亚广播集团)的三年是我人生中的里程碑。我有机会为众多一线品牌及国际重要的事件做定制活动,涉及品牌有 Dior、资生堂、Chanel 等,涉及国际重大事件有四大国际时装周、维多利亚的秘密、电影节等,工作种类涉及到PC端 、移动端、创意H5设计、插画设计等。

在 CBSI 期间,我发现了自己的长板及能力价值链,完成了自己在设计领域多端的角色转换,完成了自己的职场进化。

3. 全链路设计时代

越多维的人竞争力越强,所以设计师都在往全链路发展。补足跨界知识和技能,打造多维能力,已是每个设计师都要具备的成长心态。

能力和业绩需要持续增长,设计师就需要自我升维,以提升在团队中的个人核心竞争优势。设计师的价值是创造,只在技能上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的学习,完成自我升维,而这需要长足的坚持、努力、突破。

△ 梁建利 CBSI 工作的写字楼

蓝湖:

您认为设计师的核心素质模型包括哪几个方面?在这几个方面,设计师应如何快速地成长呢?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梁建利:

设计师的核心素质我认为主要包括结构化思维、设计库、技能树、设计思维等几个方面。

1. 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建立一个良好的思维模式。从无序到有序,有层次的论述自己的想法,将已建立的颗粒化知识体系串联起来,应用到自己需要的地方。

△ 梁建利推荐「结构化」思维的好书

2. 设计库

设计库的组建是每一个设计师应该有意识去做的。积累设计案例,有助于我们节省新项目的设计时间和精力,也能从中捕捉灵感。

成长建议:专业的技术人才一定要有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素材库。可参考但不要过度依赖,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要去挖掘设计和创作的本质,让作品经得起推敲,解决用户需要,切记不能浮躁。

3. 技能树

技能树多点不会错,无论是大厂的细分职能还是全栈的设计公司,每个设计师都应该外扩自己的技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深耕做到专家级,从而保持自己的优势,短板的地方也要尽快补足。

成长建议:可以将自己的技能树设定为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专业方面把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学以致用,有利长足进步。通用技能是在学习力、思考力、沟通力、执行力上树立榜样。

4.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是一种基于系统性思维、复杂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产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等模式为一体的有效解决各事物间的关系要素问题,从而形成的一种基于服务和体验领域的特有方法论和思维体系。

设计师能力将从技巧型向思维创造型转型,以更宽的用户视角来解决全链路体验问题。设计师要做的是基于实证的创新,要清楚创造的目的和价值,需要不断加强逻辑能力, 考虑问题的广度、完整性、持续性也会随之成熟。

成长建议:

系统性思维:由整体到局部,从全局观看问题;了解设计目标,对项目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寻找设计空间、定义问题、记录要点、创意思考;综合探究事件本质,尽量把问题留在前期思辨阶段。

这是一个归纳到推理的过程,也可以帮助设计师有效梳理设计过程中不明朗的问题。

复杂性思维:沿着不同路径思考,探索多种设计支持方案,进行可能性比较。对功能问题的思考、对整体环境效率分析,列举角度越多、越全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也就越多。

创造性思维:用创新思维去发掘、定义、创造,围绕一个问题,从已有的信息出发,不同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探索,从而获得多方案的设想和办法,在这个过程突破已知范围,进行多样化思维,从旧事物中找到新异点,并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得到最优方案。

产品思维:梁宁老师说过「产品能力是人生的一个底层能力,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交付世界,并获得回报」。

随着市场及用户喜好的变化,产品需要不断地迭代和优化提升商业竞争力,要掌握深刻的理论和技能,用产品思维为真实的需求设计出有效的解决及体验方案。同时也将产品思维运用到自己的成长计划中,有计划的去做设计,有计划的去设定每个阶段的成长目标。

批判性:在每个关键点推导设计结果,对现有设计从各个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估,找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评估多个相似的设计找到共性和特征进行分析,以批判性思考的方式质疑过程和结果。

我认为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设计方向,只有善于思考问题,有自我反省的思维,才能扩大思考范围,正确有效地度量设计成果,避免闭门造车自我满足。

5. 制定动态目标

制定目标的能力对设计师也很重要。在目标设定时,可以对目标细化分解,以可量化的结果导向去完成每个小目标,最终回归到大目标,使结果更可控。

蓝湖:

您有数十年的设计经验,对设计,您一定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可以分享一下您对「好设计」的定义,以及产出「好设计」的方法论吗?

梁建利:

好的作品直接决定了用户是不是可以感知并理解我们。好的作品是由用户和市场决定的;好的作品取决于它要完成的目标和使命;好的作品是易用、有用的;好的作品是令人愉悦舒服的。这些都是我对「好设计」的理解。

要产出「好设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要了解设计意图。审核需求,理解产品,对行业背景、商业模式的研究保持重视;
  • 在项目中创建沟通桥梁,站在用户角度和专业角度推动、把控项目中设计品质提升的机会点;
  • 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流程中,优秀的设计师是能够深入的了解用户行为和想法的;
  • 追踪设计方案,进行口碑及数据的调研,从而为业务带来帮助;
  • 创建适合自身产品的设计指导原则,同时平衡商业环境,懂得变通。

蓝湖:

当商业和用户体验之间需要做出取舍时,您会怎么做?可以举例说明吗?

梁建利:

这取决于公司的战略决策,产品目前所处的阶段决定了应该把哪个放在首位,以微信为例,微信的价值观是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

很多产品在初期着重做用户体验,而后期着重做商业,在商业面前,妥协的是体验。设计师在这方面的话语权很弱,我们可以做的是在商业化探索和用户体验方面取得最佳平衡。

蓝湖:

木仓科技同时在做工具类的 APP,如大家熟知的驾考宝典,同时也做了平行之家,小猪二手车这样的交易平台,还有如浪浪自驾游的这样的内容服务平台。您认为业务型的互联网产品和偏工具型的互联网产品,需要不同的设计思考和设计能力吗?

梁建利:

木仓有8款移动端产品,含盖的是互联网汽车生态圈。

驾考宝典是源头产品,主要帮助用户学车拿本,驾考宝典日活千万,但用户使用它的生命周期只有6个月,当用户考完驾照后会完成对用户的分发至买车宝典、车友头条、违章查询、小猪二手车、平行之家、浪浪自驾游、火星越野等产品中。

设计价值由需求和场景决定,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是从事设计职业的基础底层能力,也是通用能力。判断事物的价值在于目标和用途,所以设计风格及思考力会随着应用层、服务层、业务层的变化进行关联、匹配不同的行业属性及品牌文化。

△ 木仓科技产品

蓝湖:

作为设计负责人,如何让不同能力模型的设计师发挥到最大的价值?

梁建利:

首先我觉得没有「最大价值」,团队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面面俱到。虽然现在都在说组织扁平化,但团队还是要分出三六九等,目前我们的设计团队是去平台化,以小组形式来承接项目,目的是为了避免固化提升。

成员划分主要为三种:

  • 实干型,支持任务为主;
  • 专业才干,掌握关键技术的才干,在自己的岗位出类拔萃;
  • 领导型,阅历丰富的通才,可以有效整合企业内高度分工的各项资源,形成综合效力。

我们有一个导师班,把拔尖人才组合成一个整体。技术才干会给大家授课,为团队打造多维能力人才;领导型人才会在团队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目标,促进目标完成,带动团队成员自我超越。

设计团队设立的用人标准是:

  1. 价值观;
  2. 目标一致性;
  3. kpi 考核;
  4. 行为(执行力);
  5. 培训(帮助成长)。

123是核心,45是手段,123不行必须离开。大家也要明白公司不是收容所,也不是培训机构,公司要的是能一直自我成长的人。

△ 木仓科技设计团队合照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蓝湖产品设计协作」

虎课APP